看到最近纯银写的他的管理经验,觉得总结的挺好的,分享大家看看。


7月,在顾问的公司跟产品leader讲管理经验,讲着讲着,想起来我合作过的两个同事,他们在管理上的失败经验。

两个同事都是极其优秀的业务单兵,个人效率和质量无可挑剔。

同事A,一直单挑业务大梁,后来萌生退意,找了一个天赋不错的一两年经验的新人,盯着他做了一两个月,就把手头上的事情分批交过去。这显然超出了新人的负载能力,一时间鸡飞狗跳,直到这一次创业挂掉为止。

同事B,打算从单挑业务大梁转移到管理角色上,招了4个人各司其职,结果1+4<5,研发效率大约相当于1.8个同事B。看起来新人都很忙,经常加班,但每个人其实只负责一小块领地,bug层出不穷,效率也老牛推车。我很确定B一两周能完成的事儿,新人(来了半年之后)一个月都做不完。

看上去,A和B都希望复制自己的几个分身,但未能如愿。

“复制自己的几个分身”也是管理上的大忌,而我的团队管理逻辑是是,把做产品分成五个步骤。

  1. 确定正确的目标
  2. 在目标之下,从庞杂的信息里梳理出清晰的逻辑线
  3. 在逻辑线之下,划分阶段性重点,再分解出来环环相扣的任务
  4. 完成任务
  5. 对任务复盘,修正环环相扣的路径,甚至修正逻辑线与目标,发起下一个距离目标的弹道更准确的任务

如果管理对象是优秀的P7,那么我来做1-2,我和他一起做3-5,他独立完成4。

如果管理对象是优秀的P6,那么我来做1-2-3-5,他独立完成4。

如果管理对象是合格或者不那么合格的P6,或者任务难度过高,那么我除了做1-2-3-5之外,还会把复杂任务的难点打下来,再交给他完成4。

总之,分解步骤,根据对象和任务的情况,我来分担一部分(最难也是最重要的)职责,确保效率与质量,再把耗费大量时间,但难度在对方承受范围内的职责交出去。

这就是我教给产品leader的经验之谈。这个方法,几乎是我为自己定制的,鲜见有人使用。大多数主管总是希望招到自己的分身,独当一面,为自己分担压力。但以我所见,哪来这么多的“独当一面”,更多的情况是A级招B级,B级招C级,C级招D级,但全都要求下属独当一面,又当不住,效率和质量打着滚地跌落悬崖。

独当一面,本质上是管理者的偷懒行为,希望付出尽可能低的管理成本,仅仅是利用好奖惩规则就能做好管理职责。

而偷懒的结果是任务每向下传递一层,效率和质量就低一档;又或者管理者传递下去的原本是阶段性目标错误的任务,因为他对实现过程不深入不了解,便把实现不好甩锅给下属执行不力。


其实这段总结里,最重要就是讲了两个方面:

  1. 你得会做任务分解,也就是他说的5个步骤。任务分解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这个事情推进的效率。好的任务分解应该是:逻辑清晰的、相互独立的
  2. 任务的安排,要因人而异。能力强的下属就多让他担当一些,能力弱的就多给予帮助。但是,目标和任务分解需要自己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