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从无到有做一个产品
参与公司一个从无到有的产品快一年了,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上线。目睹了其中各种反面的示范,今天忍不住讨论一下。
不代表我说的是对的,但是至少看到了各种反面的做法,算是记录一下,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。
立项:应该做什么
从无到有做一个产品,基本上都需要面对这个问题:做什么?
在现在这种基本上各个方面需求都被几乎挖掘殆尽的时代,要发现一个绝对的价值洼地是非常困难了。所以,挖掘需求的时候不要好高骛远,出发点不用过大。
好,这里不想深入探讨怎么去挖需求。想说几个错误的出发点。
- 第一,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。俗称:抄。你有深入了解过对方的产品吗?你的用户群和对方的用于群是一样的吗?
- 第二,因为公司业绩不行了,希望有所突破,另辟蹊径找到一条收益确定的道路。从收益出发反推各个阶段的OKR,然后创造需求。这我都懒得评论,海市蜃楼,脱离用户实际需求,能做的好?
- 第三,没有思路,没有任何市场信号,全靠喊口号,实施的时候毫无头绪。这种多半没几天就不了了之了。
这个时候你可能要说,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,难道不能先去试错吗?
我理解,试错不是为了找方向,而是在明确方向后通过试错找到成功路径
。并且试错的打法也有不一样,这个后面再展开。
总之,立项是要明确一个方向,一个至少不那么陌生(有积累),有一定市场信号(有趋势)的方向。
架构:产品的结构是什么?
确定了做什么后,一定要做产品架构的设计,这个问题我之前说过一次。
好的产品架构将让你的产品信息呈现非常清晰,用户可以很容易的一层一层深入到产品里。
这里如果比较抽象,可以看两个例子,好的示范:微信,反面教材:支付宝。
我平时很少用支付宝,因为打开APP后,就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。各种信息和入口扑面而来,毫无喘息的机会。
所以,在动手前,所有参与产品的人员,应该大家在一起说清楚,我们的产品架构是什么?信息呈现的脉络是什么?什么是主线,什么是支线?
让大家对产品的理解保持一致是非常重要的,让大家保持相同的目标,避免了个别人的自由发挥。
团队:如何分工?
写到这里还是比较惭愧的,咱们公司好歹也发展了20年了,居然还要讨论如何分工。
但是看到投入的人和产出的效果,真的是觉得这个ROI低到不行。
搞过管理的都应该知道,管理的基本概念就是要:人事匹配
。是人去匹配事,先有事,再找人。而不是先有人,再去给他找事。
所以,我们上面讲的产品架构就非常重要,架构做好了,基本上这个产品应该有多少模块就看得很清楚了,接下来拆解任务就会很顺。
根据任务的特性和要求,去寻找适合的团队,这个就叫各司其职。
这里要补充一点,如果产品规模比较大,那么需要有一个高阶的产品经理,他来负责整体的规划,然后各个模块还要有各自的产品经理,他们负责功能的设计和落地。
最后强调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:真不是投入的人越多越好,否则那些无所事事的人,为了刷存在感制造一些伪需求出来,反而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,拖累了整体效率。
试错:如何验证你的想法?
上面提到了试错的问题,因为我们是从无到有做一款产品,在选定方向后,但是路径还有待验证。所以需要试错。
试错的目的是小成本的投入验证想法的正确性。
所以,小成本决定了我们并不是要一次做完所有功能,而是先把核心功能呈现给用户。而验证决定了一定要想清楚关键指标是什么,因为最终验证的方式是要看实际的产品数据是否达标。
这些道理其实很多书上都有,快速迭代,快速试错,快速调整。闭门造车在现在这个年代,基本上成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。
细节:细节真的决定成败吗?
细节决定成败是一个伪命题,对于一个产品来说,产品的架构才决定成败
。
所以,如果扣细节是扣在产品主线里的核心模块,那是有意义的。其他情况,那基本上就是在浪费成本。
当一群人,被负责人拉着扣一个非核心模块的细节,什么button颜色,什么字体大小,这个心情的真的是无法形容…………
纠结:既要,又要,还不想
最后想说一下纠结这个问题。
当一个产品的负责人,owner,如果日常中充满了各种纠结,大概率这个产品是成功不了了。
纠结的人的特质就是:既要,又要,还不想。举个栗子,产品说:我既要功能A,又要功能B,还不想延期。
所以,你能体会他的问题在哪了吧?这个还是上面提到的问题,缺乏产品架构,拎不清重点。这样持续下去,会导致团队大量的成本投入到不重要的事情上。
最后
是不是避免了上的问题就一定能成功了?肯定不是。
但是有一句俗话说的好:因上努力,果上随缘。
我们要确保的是自己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,至于好的结果,那是有机会的。但是,如果自己努力的方向都不对,那么最终也只会是水中捞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