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听领导说,业务方的大领导问了一句:XXX系统的日活是多少?月活是多少?

听到这个问题,忍不住上来发几句牢骚。

差不多去年的这个时候发过一篇文章吐槽过这个产品。

一年过去了,有没有进展?还是有一点,至少用户进来了,每天都有一些反馈。毕竟这个产品的业务和公司主营有一定关系,所以可以自然的引流主营的用户进来,跳过冷启动的环节。

但是,用户进来后怎么办?这个问题我没看到解法。

每周开无数的会,有的会在过用户反馈,有的会在看数据,有的会在扣细节。总结就是在浪费大量的人力成本。

但是,就没一个人提到运营这个概念,大家都不知道这个概念么?

产品上线后有没有达到产品目标?用户用的爽不爽?这就是产品运营要干的事情。

产品运营可以由产品经理兼任,也可以由专门的人来负责。

在现阶段这种互联网下行时期,产品通常都是由运营来驱动,所以运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。

回到那个业务方大领导的问题:日活是多少?月活是多少?这种问题就是很无厘头。你为什么要问这个数据?这个数据是现阶段产品要关注的吗?这个数据和产品目标达成有什么关系吗?

产品上线后一定有大量的数据产出,报表可以做一堆,但是,我们要看什么?这个问题其实最重要。

不过话说公司的领导就是很喜欢问这些毫无头绪的问题。比如你们要关注XX用户,要主动和他联系。一周后突然又问那个YY用户怎么样了呀?最近在用什么模块。

草,真的无力吐槽。这些话有太多的问题。你们要关注,你们是谁?为什么要和这个用户联系?为什么要关注这个用户?这个用户符合什么特征吗?

什么都没有说清楚,结果自然是散会后再也没人跟进,没有下文。

所以,讲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,产品缺少运营。

如果有一个运营,至少可以让大家更聚焦,节约大量无效的成本。比如这么做:

  • 明确产品的目标(KPI)
  • 理清楚影响目标的过程数据(要看什么数据就知道了,无效的报表略过)
  • 理清楚影响目标的转化数据(过程数据的归因,大概就知道应该看什么用户反馈了,要明确知道用户卡在哪个环节了)

就这么简单三个步骤,可以让产品的运营有目的且高效的运转起来。不然每次一群人,甚至一群title很高的人,在一个会议群组里面扣一个button的颜色。想想都挺搞笑的。